说起乾隆皇帝,人们就会自然地联想到游江南的故事。可是在这些故事中,人们还很少知道乾隆与君山茶叶的不解之缘。
相传当年乾隆皇帝游江南时来到岳阳,饱览了江南的美好春色,登上千古名楼十分高兴,当即挥毫泼墨,赋诗一首:“百尺高楼雉堞临,洞庭胜概目前寻。临风把酒自怡性,去国怀乡熟苦吟。尚觉蝇头易为笔,竟如蚁目细标针。先忧后乐仲演记,至语真先获我心。”次日,乾隆又乘一艘民歌泛舟洞庭,登上君山,并品尝了君山茶,当他看到柳井水冲泡的君山茶,水色清冽,幽香四溢,乾隆喜笑颜开,赞不绝口,当即封银针茶为御茶。虽然这是民间传说,但同治《巴陵县志》对君山贡茶进行了记载:“君山贡茶,自国朝乾隆四十六年始,每岁贡十八斤。谷雨前,知县遣人监山僧采制一旗一枪,白毛茸然,俗呼白毛尖”。
乾隆皇帝是一位品茗斗茶的行家,晚年他更是嗜茶如命。在乾隆做满60年皇帝传给嘉庆之后,他就到御花园度晚年去了。在御花园里有他专门饮茶的亭阁,并有纳贡的君山银针、西湖龙井、铁观音等。他也常去精心斋(今北海公园内)品饮君山银针,那里有幽静的书斋,烹茗的茶室,乾隆在皎洁的月光下,清爽的秋风里,挺拔的长楸树边,朝听潺潺流水,悠闲煮泉烹茗。
乾隆皇帝特别喜欢喝君山银针茶,他曾经就讲过这么一句话,“国不可一日无君,君不可一日无茶,茶不可不喝君山银针”。可想而知,银针茶在他心中的一个位置,但是他能够喝到茶的味道,却看不到茶跳舞的景观。因为大清国的时候,是并没有玻璃杯的,那么当年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的时候,他的随从纪晓岚就用了汉白玉,这种透明的玉,给他打造了一个圆筒的背身。
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,打造完这一个圆筒的杯身之后就发现,没有多余的材料为它打造一个杯把或者是杯托,这样很容易烫到手。乾隆皇帝就说:“这么烫得水怎么来喝茶呢?”但是纪晓岚总不能说泱泱大国就没有那多余的一点材料,于是他回答道:“圆筒的杯子就是专门用来给皇帝泡茶喝的,寓意着您是一统江山。那没有打杯把呢,是因为做人不能落人把柄,当然杯子呢,也就不能带有杯把了。”品茶如品人生,虽然喝的是同样一杯茶,但是不同的人却能品出不同的人生哲理。那么当时呢,也是所有大臣杯子里面的茶叶都已经落入到杯底了,而唯独只有乾隆皇帝的杯中就有一根茶叶浮在杯面上。乾隆皇帝就要纪晓岚解答此景,纪晓岚就回答说:“这表示您是唯我独尊的意思。”毕竟也是高处不胜寒,就在纪晓岚刚刚讲完这么一句话的时候,那根茶叶就飘飘然然地落下去了,乾隆皇帝见此大怒,“纪晓岚,照你这么讲,是不是我们大清国就群龙无首了?”吓得纪晓岚拜倒在地,回答道:“茶叶像我们大臣一样,对您是俯首陈臣,佩服得是五体投地,那么您现在也是微服私访下江南,当然茶叶它也要落入民间,与民同乐的意思。”不愧是铁齿铜牙纪晓岚,不但是躲过了一劫,而且乾隆皇帝从此也就爱上了君山银针。一天喝三次,一年下来喝掉了十八斤,所以流传着岁贡十八斤的说法。